3 中秋月女子(700x525)

遙想史上那一年的中秋

(直線圖386x45)星星

身處這處孤寂的廣漠寒宮

夜夜夜涼難耐 心心心身俱疲

今月照過古人 古月仍照今人

今月亦是古月 古月一如今月

古人今人 數十萬里之下望我

詠嘆天上宮闕 好個太陰世界

一輪皎潔長照 芳心寂寞誰憐

 

須知 這千百年的陰晴圓缺

看盡 那歷朝歷代盛衰興替

天上一光年 人間已過萬世

生生死死 惟獨這天地不滅

魂魄不滅 就連容顏也依樣

這是宿命 怪就怪一心之念

 

總說夫君無道 天下蒼生何辜

雖曾射日為民 暴虐更勝日炙

祈得不死靈丹 哪容永生為患

我不捨身誰捨 就此飄飄奔月

這一天上獨處 注定紅顏薄命

不朽的靈與魂 永世的孤與寂

 

問我後不後悔 闇黑陰涼長伴

碧海青天無語 祇能孤芳自賞

我忘不掉的是 當我飄飄升天

你那仇恨的眼 差沒一箭射我

人世夫妻倆別 各過天上人間

春秋日月遞嬗 惟這天地不滅

魂魄靈體不變 連容顏也依樣

不怪歷史宿命 萬載千世需過

長住一輪皎潔 我心更勝明月

慕  影 寫于 101.9.26 pm.5:50

(直線圖386x45)星星

 

 

標題: 后  記        date101/9/26  pm.5:50

作者: 慕  影              星期三 天氣陰雨

 

中秋節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起源於中國,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

 

按照中國的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台灣、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朝鮮、韓國等國的傳統節日。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但並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唐朝以後,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一般認為,中秋節開始盛行於宋朝,元末朱元璋起兵時以月餅秘密傳遞「八月十五日殺韃子(即蒙古人)」訊息,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將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正德江寧縣誌》載,中秋夜,南京人必賞月,合家賞月稱為「慶團圓」,團坐聚飲稱為「圓月」,出遊待市稱為「走月」。 關於中秋節來源的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該傳說在民間有多個版本流傳,大致內容是:相傳在遠古時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並成為帝王,可是他愈來愈暴戾,多番施行惡政,成了大暴君。有一天,后羿從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藥,只要吃了不死藥,就能長生不老。嫦娥知道後為拯救蒼生免受后羿永遠的統治,就把不死藥全部吞下,然後變成了仙女,往月宮飛去。百姓們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漸形成了中秋節拜月的風俗。 有許多古代詩人寫下了詠誦中秋節的詩詞。

 

其中宋朝詞人蘇軾所寫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最為人熟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另外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嫦娥》詩,也頗具代表性: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摘自維基百科)

 

 

1

 

BACK .png

NEXT .png

 

 

 

 

分類 新  詩

 

arrow
arrow

    慕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