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來台灣當交換學生的大陸青年,在台灣學習了繁體字之後,回大陸後在微博上批露了一段深值玩味的話--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超過5000年,但在文字保存上,最完整的並不是在大陸,而是在台灣,很多文化的斷層,經過文字簡化之後,已然失去了原先造字的應有精神與風貌。
|
說說簡體字 親不見愛無心
|
|
一位來台灣當交換學生的大陸青年,在台灣學習了繁體字之後,回大陸後在微博上批露了一段深值玩味的話──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超過5000年,但在文字保存上,最完整的並不是在大陸,而是在台灣,很多文化的斷層,經過文字簡化之後,已然失去了原先造字的應有精神與風貌。
亲 親卻不見,
爱 愛而無心,
产 產卻不生,
厂 厰內空空,
面 麵內無麥,
运 運卻無車,
导 導而無道,
儿 兒卻無首,
飞 飛卻單翼,
云 有雲無雨,
开 開関無門,
乡 鄉裡無郎。
但他也舉例,中國大陸在文字簡化成簡體字的過程,有些老祖宗的繁體字可是怎簡化也簡化不了的──
魔仍是魔,
鬼還是鬼,
偷還是偷,
騙還是騙,
貪還是貪,
毒還是毒,
黑還是黑,
賭還是賭,
賊仍是賊!
文末他強調,正體字之美,絕對是簡體字「簡而化之」之後,失去了漢字六書(象形、指事是「造字法」,會意、形聲是「組字法」,轉注、假借是「用字法」)的況味之美,這是簡體字難以取代正體字的!
個人所知隨便再舉個例子,像是反清幫會的洪門,這洪字的由來,其實就是取自「漢失中土」的衍生,而這二字如果光從簡體字的汉來看,實在很難從字型上看得出其所深藏的涵意。
從這事,讓我聯想到馬英九總統,今年年初時曾提倡以毛筆書寫正體字。他指出雖然現時全球使用簡體字的約有13億人,而使用正體字的只有4千萬人,但「正體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希望能持續以正體字傳揚中華文化之美。
馬英九就以這「漢」字為例,認為簡體的「汉」字,「味道就差很多」,強調正體字不僅具文化意義,更有藝術的價值。
馬英九認為,現時常用的中文字不會超過8千餘字,而簡體字約有2200多字,其中整體改變的只有482字,因此大多數大陸客在閱讀正體字之時,並不會發生任何閱讀上的問題,他自己就「沒有聽說過有任何一個人看不懂正體字」。
其實,個人並沒有任何先入為主的簡繁意識形態之爭 ,純是因為有朋友LINE給我這麼一篇「簡體之嘆」,想我格內掰文素來以新詩為大宗,若是偶爾PO文能得這麼一篇正經八百純屬不易,特此PO出來願與大家分享!
慕 影 初 草 103.5.30
重整理于 103.8.22 晨 3:00
|
|
|
|
留言列表